看片之前,看介绍,以为会是又是一老少配的南美风情的《中央车站》,我错了。《中央车站》的老少俩大多数时候起码还有代步工具,更不用提其中大打的情感牌。而这老少俩除了那头半路消失的骡子,一路都是烧骨油的,而且路程的艰难程度堪比红军二万五长征,又是过高原,又是雪山,又是沙漠。想看炽热的情感这里是没有。但是有美妙的音乐,壮阔的美景,和迷一般的南美人民。
看片之前,看海报,完全忽略了海报上那个手风琴,以为就是一公路片吧,我又错了,直到电影到了30分钟之前,我以为就是一怪蜀黍和小青年上路了呗。大叔不说话,小青年也一脸无表情状,然后想这片有够闷骚,我继续犯错。
然后来到了斗琴的时刻。蜀黍爆发了,一群乡下农民同志,热烈的扭动着身体享受音乐带来的欢乐。一群农民同志。却可以即兴演奏出那么美好的音乐,和着鼓点,唱着那么押韵的歌词。这是境界啊。我想怪大叔真的有两把刷子。然后剧情没有急转直下。只是手风琴作为故事主线渐渐明朗起来。大叔依然闷骚着。
然后来到乡村音乐会的现场
哥伦比亚能让你想起什么?是遍地的毒品和与政府军长期抗衡的毒枭?还是曾经那支拥有几个世界级球星的足球队?又或者是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大师马尔克斯?
在今天,一部电影结结实实地感动了我,这就是来自哥伦比亚的《风的旅程》。一个流浪乐手带着他那把曾经击败过魔鬼的手风琴,在南美广袤原始的土地上行走,一路放歌,歌声苍凉悲伤。一个少年尾随着他的脚步,因为同样的音乐情结。他们一起走过平原,一起经历雨林,一起淌过神秘的河流,去寻找手风琴与生命的归宿。电影的文学韵味超级强大,似乎《百年孤独》中那一幕幕魔幻神奇的场景在脑海中一一再现。来自南美的手风琴音乐又给只知道巴西弗拉门戈和阿根廷探戈的人们上了一课,哥伦比亚的民谣原来是这样的轻快动听,而电影中的手风琴吟唱比赛段落非常精彩,跟美国说唱乐手们骂骂咧咧的PK有得一比。
电影的画面异常美丽,镜头非常静态地捕捉到了哥伦比亚这个国家的神韵,那些沉浸在斗殴与狂欢中的人们,还是带着西班牙式的放浪,在南美的土地上生存并挥霍生命

导演真牛逼!
2个多小时看完之后完全不知道讲了什么还是心甘情愿的给四星。好吧,说完全还是夸张了些,至少知道,它讲的是一个正在衰老的男人和一个正在勃发的男孩带着一架手风琴千里走单驴,走过连绵苍山走过广袤海洋走过男人的记忆过往。
流浪歌手和他的情人,孩子遍天下,生命被下魔咒,这样的人物背景下,即使白水一样的故事情节依然氤氲着传奇的色彩。无论如何都是个浪漫的故事,哪怕结局看不懂。
最近狂爱中南美阿,遥远的神奇的演绎了百年孤独的土地,热烈狂放的像着了魔一样随时可以被燃烧的荒原,而行走其间忘了年岁的两个男人和他们的驴,多幸福。

早上昏头昏脑地看了《风的旅程》,很多东西都没有看明白,不过看完还是蛮有感触的···
风的旅程是风琴(孤独)的旅程,是一场兑现承诺的旅程,更是一场结束旅程的旅程。男主角说他要进行这场旅程,是为了一个承诺(把手中的手风琴还给它的主人)。承诺,更多的是对结束流浪进行的一场宣言吧(传说拥有这把风琴,就注定要流浪,孤独伴随着你)。是不是还了琴就可以结束流浪呢。
整个电影里弥漫着很浓的孤独味道。没有背景音乐,有的是风声,乡村的声音。不管是用琴演奏着欢乐的曲子,还是美丽的风光,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让人感受到那种孤独之感,可怕的孤独。选择了自由,像风一样的自由,同时也就选择了孤独。
流浪或许很自由,但是也很孤独,或许你会说在旅途中可以看到很多美丽的风光,认识陌生的人,跟他们聚会狂欢,甚至可以认识到美丽的女人,但是记住流浪的心是缺少依靠的,它最终真正需要的是归宿,内心的归宿,而这个归宿就是家庭,就是亲人。
历经长长的旅途

南美是个离我们文化太远的地方。
能够看得清整个电影的流向,他们的经过,看到的山花、湖与盐滩;还有那些在手风琴、鼓胜中摇头晃脑沉醉的人们,巫术与血的洗礼
太多元素了……
但故事的意义何在,没想明白。
或许音乐里有对人生坚持一种传承,从每代人身上流过。从格拉大师、伊戈纳西奥·卡里略到富民·莫拉莱斯,平实的大地上流过的平实故事里自有它的深义在。
音乐不坏,当成纯风光片或者什么风情片来看也成。

一直能想起马贡多。不只是应为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
从绝世美景到人们多元化的崇拜和摸不到边际的价值观。都是美感。
影片无疑展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魅力,但仍是廉价的复刻。

【风的旅程】命定孤独的手风琴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zxpa.cn/a/kandianying-9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