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在线免费纪录片编辑:2025-04-16 14:43围观:1609
老师·好正片
3月底上映的电影《</0>》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票房的黑马,悄然赢得了同期3亿元的最高票房。我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这部电影。电影中对20世纪80年代的描绘确实满足了一些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的怀旧欲望。此外,在青年电影类型中,它并不比其前任更令人印象深刻,后者过于戏剧化(尽管它最终陷入了耸人听闻的陈词滥调),至少远非最糟糕的。然而,我总是坚持认为《老师·好》是一部糟糕透顶的电影。它的“坏”比那些令人厌恶和恶心的狗血耸人听闻更危险,值得认真对待和驳斥。“老师·好”中的“坏”完全来自于谦饰演的苗婉秋所传达的价值观。正是因为这个角色符合我们对那个时代好老师的想象和感知,所以这个“坏”特别危险。苗婉秋是什么样的老师?家长式思维和管理是绩效理论的典型代表,该理论将追求更高的考试成绩,特别是高考成绩,视为生活和工作的最高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学生的各种关心和严厉批评自然以一种熟悉的“为了自己好”的面貌出现。这样的老师,尤其是在高中,肯定是这个国家每个人都熟悉的。就我个人而言,这位老师很容易让我想起我的高中班主任。我就读的高中是当时江西省最好的重点学校。整个学校都感到自豪的是,每年通过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的学生人数往往远高于该省其他任何城市。据我所知,我们学校没有其他重点高中那么重的工作量,因为学生都很优秀,更多的人自然成绩更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在老师看来,成绩仍然是他们唯一关注的东西。成绩不仅代表了一所优秀大学的关键,也代表了一个人的智力、未来和性格。在我看来,所谓的“学术和性格上的卓越”大多只是“学习上的卓越导致性格上的优秀”,反之亦然。在这种心态下,绝大多数教师(尤其是我的班主任)每天只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而那些反应稍慢、成绩较低的学生,即所谓的“差生”,偶尔会受到羞辱。最典型的情况是,我的班主任总是让一个“穷学生”回答一个稍微困难的问题,然后等他或她尴尬地站在教室中央说“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学习”,并要求一个优秀的学生快速完成答案。在我高中四年级的时候,这种公开羞辱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另一个典型的情况是,当涉及到当时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艺术和科学的划分时,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坚持同样的一刀切的简单标准——当然,他们没有判断学生的资格和才能是否适合学习艺术或科学,而是大致认为成绩差的人应该学习艺术,而成绩差的学生则被强烈鼓励学习科学。这里的坏部分基本上是指排名在最后一个季度下降的部分。所以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我的班主任鼓励和说服我学习科学时,我刚刚在物理和化学的总分上得了60分。确切地说,物理24,化学36。即使在这种荒谬的情况下,我仍然被认为是一名理科学生,因为考虑到其他科目的总分,我的成绩仍然可以保持在平均水平以上。多年后,我才意识到,这在全国范围内是一种普遍的情况,当时每个经历过艺术和科学分离的人似乎都面临着如此荒谬的标准。这会带来什么后果?从那时起,像我这样对科学不感兴趣的人就放弃了学习。而那些被说服(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被迫)学习人文科学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高考后不久,就忘记了所有记住的信息(我认为这不是知识)。我后来遇到的许多人文学科的学生甚至没有基本的历史知识。我毫不怀疑,苗婉秋就是这类教师中的一员,他是一位坚决贯彻自己理念的顶尖教师。他刚来的时候,对学生们的警告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