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01年的时候看到这部影片。
2000年我还是一个高中生,电影对于我来说已经是我考大学的一个动力。我在济南跟着王超、侯宏等老师学习高考中专业部分的内容。在山东艺术学院老校区的后门一个小书店里看到这样一个名字很奇怪的VCD,我就买了。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无限震惊,相比于那个时候已经熟悉的电影表达,这部影片简直就是颠覆,或者说一下子拓宽了我的电影思维,因为当时的我研究的都是写艺考影片,国产、主旋律、艺术价值高一点、故事精彩一点……而已。后来别人看《暖春》哭的稀里哗啦,我感情投入却笑得肚子疼,还不忘给那些人们递纸巾。
所以后来我看到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对姜文的崇拜和尊敬提高了一个档次,最起码我知道中国人有人会像库斯图里卡一样讲故事。我也希望我会有一部这样节奏和表达的电影。
这部电影你完全可以说它是一部爱情片,因为故事的主线都是由爱情串联起来的,友情和亲情都是相对稍弱却做得很足。
动物和人是主角,其实人也是动物,不管是死人还是活人

库斯图里卡曾很经典地表达过这样一个意思:好莱坞电影与人类无关。这个说法我个人只赞同百分之90。
他的这部《黑猫白猫》,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感觉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是从马戏团里出来的土匪。整部电影充满了吹拉弹唱的喜剧氛围,库斯图里卡巧妙地把历史留给这个民族和地区的暴力和黑暗面藏进了敲锣打鼓的戏谑和笑声里。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一对奇特甚至魔幻的景观:一边是非常现代的事物包括喧闹的自动化工厂、电脑、豪车、吸尘器、洗衣机;一边是乡土气息浓厚的村镇里

看到在豆瓣的高分而下载来看,然而我没有看完。
演员的表演生硬,非常业余。情节与其说荒诞,不如说是滑稽。这两者之间有质的区别。
边看边想到八、九十年代曾在中国流行一时的农村喜剧,桥段都基本一样:有点小聪明的笨蛋想发财而竹篮打水一场空;年轻一辈反抗家长指定的婚姻;最终结局都是皆大欢喜:耍小聪明的人受到教训而改邪归正,年轻人都各自与心上人结合。
严重怀疑导演是不是深研过中国农村喜剧。

又是一部超牛的片子,故事和角色和《流浪者之歌》有些类似的地方,甚至演员都一样。都有一个充满希望的年轻人,无所事事的中年人(从叔叔变成了爸爸),流氓中年人(从骗子变成了土匪),睿智而充满乐趣的老头(从流浪艺人变成了“教父”和爷爷),世故但又善良的大妈(从男主角的妈妈变成了女主角的妈妈),其中后两者的演员就是重合的。
片子里有无数个让你发笑而又感动的细节,比如爷爷从医院回来的路上边喝酒边大喊:生活太美好了!还有“教父”一遍又一遍的看两个人开始美好友谊的电影片段,女主角开枪打船上的花盆,等等。
整部片子感觉一直在狂欢,充满了想像力的狂欢,很太多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吉普赛人的歌和舞总是充满活力。

虽然乍死的祖父对17岁孙子说,这里没有前途。
但,这仍然是一个让人对生活尚存希望的欢喜闹剧。
和UNDERGROUND深重的主题不同,库导在这部电影里透露出更多的荒诞不经,模糊了地点的生活像那个旋转不停的游乐转盘,中年人总在玩乐、想方设法地骗钱,少年们想方设法地寻找爱情,老年人想法设法地活下去、并在有生之年看到儿孙幸福。
猎枪手枪手榴弹,都成了生活里的乐子,婚礼上的游戏。侏儒新娘。冰冻诈尸。用屁股拔钉子的胖歌手。需要浇水才能通话的电话线。不算很CULT但无论如何也不正常的带吸氧的红色卡车。层出不穷的场景让人咋舌,但也会让人捧腹大笑。
无论如何,这样貌似无法无天的生活还是有理由让人绝望的,但似乎出于人种本身的疯乐基因会让这一切都凸现某种乌托邦的味道。在这里,命运和快乐(音乐)比法则更有力量。
人不能怪罪生活。不能享受只是你自己的错。

《黑猫白猫》紧凑!不靠谱的父亲和靠谱的爷爷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zxpa.cn/a/kandianying-16439.html